近年来,江川区立足实际,聚焦工作重点,念好三字诀,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铸造新动能,积极助力清廉江川建设。
(一)围绕“广”字聚力,拓展清廉新渠道。拓展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廉洁教育的覆盖面和系统性,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内容纳入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时,把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内容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执委会议学习,加强法纪宣传和警示教育,提高民营经济人士的法纪观念和清廉素养,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廉洁经营,做“亲”“清”政商关系的维护者、践行者,做“清廉云南”建设的推动者、贡献者。持续开展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发挥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等4个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70余名民营经济人士开展了“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校企合作筑新梦·产教融合续新篇”主题活动,用活动铸魂,画大画美“政治同心圆”,切实做到在感情认知里见“亲”。
(二)立足“实”字提效,开启清廉新局面。严格落实“民营企业交往‘正负面清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工作要求,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加强政治引领。2020年以来,共召开政银企座谈会6次、经济运行分析会43次、经济工作研究43次。先后考察协商推荐工商联界市、区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51名,正确引导撰写提案90件、建议案24件,多件提案议案受到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落实。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并参加人大常委会会议达60余人次。实施“亲商助企”行动。通过建立联动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开展法治护航、加强执纪监督等方式,厘清边界,规范政商交往。2020年以来,累计对区内中小微企业合计投放优惠贷款47.84亿元,扶持创业者和小微企业1455人(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874亿元。服务民营经济见行见效,切实做到在主动服务上见“情”。
(三)着眼“新”字突围,跑出清廉新速度。创新网格化服务。江川区积极建立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网格化服务机制并切实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联系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用网格化助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新管理制度。聚焦“两个健康”,创新“网格+服务”工作机制,推行“三联系三服务”制度,即区级领导联系服务“四上企业”制度、区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制度、区工商业联合会(商会)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和执委联系服务民营企业或商(协)会制度,努力实现“服务零距离、发展加速度”。目前,全区已形成29名区级领导联系服务148户“四上企业”和29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21名区工商联(商会)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执委联系服务42户民营企业或商(协)会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到在政商交往中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