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基层统战
玉溪通海:村级集体经济“再壮大” 经营性总收益突破5000万元
2023-11-30 18:04:03

通海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鼓励村级组织发挥优势,深挖盘活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2023年11月,全县7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5334.02万元,较上年增长615.16万元,7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其中:15万元以上54个,占76.06%,100万元以上12个,占16.9%,500万元以上3个,占4.23%。

图片2

紧盯综合施策,搭好集体经济发展“戏台子”

县委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重点工作来抓,制定《通海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四五”规划》,明确5年发展目标,对各村(社区)现有资源和计划实施项目建立项目库进行储备,统筹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项目资金精准下达,推进项目实施。成立通海县“十四五”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组及指导组,明确县直9家单位职能职责,建立“1+1”包保机制,1名乡镇领导挂钩1个村,一村一策研究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年终集体经营性收入是否达标作为党建考核的重点指标之一,同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与村组干部绩效及奖励资金挂钩机制,充分调动村(社区)干部抓产业促增收的积极性。下派驻镇兴村工作队员、金融助理、驻村干部、专家人才70名,下沉一线开展结对式、组团式帮扶,为集体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打造了高大乡“冬早蔬菜”农业基地、里山乡“老实芭蕉”休闲旅游基地、者湾村荷田景观等一批项目,搭建起村企合作桥梁,为集体经济发展“雪中送炭”。选优配强“当家人”,全县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占比30.32%,每年至少举办集体经济等专题培训及“擂台比武”4期,增强抓经济促发展的能力,探索出资源盘活、村企合作、村民抱团发展等多种模式,截至2023年11月,全县村(社区)共开办专业合作社13个、村办公司81个,涵盖服务业、种植业、文旅产业等门类,全年实现村办公司经营收入825.118万元。

图片3

图片4

紧盯特色产业,嵌入农村产业壮大“发展链”

依托蔬菜、花卉等特色农业,将村级集体经济深度嵌入乡村产业发展链条中,因地制宜推动不同类型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秀山街道金山社区依托通海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注册成立全县首家村级集体公司,对“金山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提档升级,引入蔬菜交易加工企业100余家,日均完成1000余吨的蔬菜初加工包装,年产值达5亿余元,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收益896.57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从事蔬菜经纪人团队、生产蔬菜包装等衍生产业,形成通海最大的蔬菜销售集散地。里山乡五山村依托盆景产业优势,成功举办五山盆景文化节,活动期间接纳游客4000多人次,盆景交易额达2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余元,着力打造云南省盆景村品牌。兴蒙乡下村挖掘传统蒙古族文化产业,提炼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兴蒙喀卓甜瓜节,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实现集体创收8万余元,带动农户销售甜瓜九十余吨。立足“山、城、田、湖”等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六一夜市”“黄龙夜市”等“夜市经济”,辐射带动餐饮购物、旅游休闲等在内的相关服务业发展,每晚接待人数达5000余人,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400余万元。

图片5

图片6

紧盯结构调整,打造沿湖生态环保“绿经济”

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湖泊革命”相结合,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以村集体为带头,多措并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形成了一条“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农业绿色经济发展之路。秀山街道大树社区依托杞麓湖及通海蔬菜观光产业,成立“通海县大树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10余万元取得杞麓湖沿岸观光车营运权,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亲子体验等项目,推出自行车环湖比赛、冬季环湖健步走、特色民俗文化文艺汇演等活动,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30万元。四街镇十街村秉持“保护杞麓湖水质,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原则,盘活闲置500亩山地,将临湖区域农作物种植位置转移上山,由村办公司统一经营种植烤烟、工业辣椒、玉米等高效经济作物,推动流域水环境、水生态得到改善,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50余万元。秀山街道六一社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观”,持续推动“千亩连片水稻—蔬菜水旱轮作”试验示范区建设,2021年以来连续种植水稻1500亩,收获稻谷1050吨,其中930吨稻谷加工成生态大米,价值46万元,90吨稻谷酿成稻香酒,创造了94万元的集体收入,同时今年试种红托竹荪2亩,试种成功后将进一步推广,实现从粗放农业种植向高端农产品转型。

图片7

图片8

编辑:杨宇峰
关闭
玉溪市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制作单位: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