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抓实产业发展、促进文旅融合、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用心用力用情推进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抓实产业发展,用力绘就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新画卷”。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依托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乡一品”特色产业。创办村级现代农业服务公司66个,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20万元。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巩固和培优烤烟、花卉、蔬菜、养殖等特色产业,安化乡在巩固烤烟和传统蔬菜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现代烟草产业建设,大力发展多肉产业并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新思路;九溪镇矣文村罗合白小组坚持以生态种养为主、彝族美食和生态观光相融合的致富路;前卫镇石河村发展花卉种植产业,打造苹果山大花蕙兰、绣球花等花卉特色品牌,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促进文旅融合,用心谱写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新篇章”。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旧村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十百千万工程”相结合,建成唐淮源纪念馆,打造兼顾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基地;实施星云稻场项目建设,打造彩色水稻、“星云号”小火车、油菜花等打卡点。实施安化社区“梦境彝乡”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生态康养+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光山村依托多肉产业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一条“花漫光山·产村融合”的乡村振兴路;矣文村改造建设蘑菇酱料加工基地、矣文乡村大食堂、乡村酒馆、陶艺茶馆等特色项目,成为“产在山中、家在林中、人在画中”的民族团结进步乡村典范,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命名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星云街道河咀社区、九溪镇阳山庄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百千万”精品示范村。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建有安化民族文化传习馆和安化乡文化站“撒弦乐”传承保护培训示范点、前卫镇渔村“铜器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培训基地、江城镇牛摩村“泥塑技艺”传承保护培训基地等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所,大力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
创新社会治理,用情奏响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新乐章”。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把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和理念融入社会基层治理中,推动党建共创、管理共议、民生共助、团结共融和平安共促“五共”创建模式和“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社会志愿者”联动模式,深入搭建各族群众增进友谊、促进团结的平台和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积极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引领城乡社区文明新风尚的积极作用,打造江城镇侯家沟村,宁海街道石岩哨村、九溪镇阳山庄等一批优秀村规民约示范村。打造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工作模式,在宁海街道、星云街道浪广社区、下营社区推广以邻里守望“一家亲”为品牌的试点,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