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玉溪支队执勤某大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与驻地各族群众共下一盘“团结棋”、共绘一张“团结图”、共搭一台“团结戏”,共同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融则互通、合则共建、共下一盘“团结棋”
该大队始终牢记习主席“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政治嘱托,结合大队实际,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贯彻双拥建设,坚持“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与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宗旨,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活动,扎实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积极与驻地信息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融入地方应急情况处置和地质灾害处置小组,形成军地联防联动,沟通共享的有力机制,在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应急处置。先后完成“8·12”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4·07”化念山湾乡森林火灾扑救、“12·28”元江农场监狱犯人制逃、12·06元江监狱犯人十日追逃等任务,出色的发挥出部队专业优势,在大灾大难面前诠释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理念,涌现出了二等功臣谢井前、文志刚、本新峰等一大批战斗英雄,为驻地的建设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大队还常态化担负元江县重点时期社会面的武装巡逻任务,执勤官兵常年穿梭于繁华闹市中,全力为驻地各族群众和中国式现代化“元江之路”建设保驾护航。
融则互利、合则共赢,共绘一张“团结图”
该大队始终坚守“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积极主动对接元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县企事业单位结成民族团结共建对子,探索出独具武警特色的军民共建新路子。借助地方文化建设,组织官兵参观元江阻击战遗址,重温入党誓词,在不忘初心的誓言中,激发前进动力,奋斗强军目标;参与国家公祭日烈士陵园公祭活动,在奠缅怀先烈中汲取革命先辈意志,坚定从军报国信念;在红色书屋接受红色革命熏陶,在廉政教育基地感悟历史、展望未来,与驻地单位举办联欢晚会,结合主题教育广泛开展“讲红色故事、唱红军歌曲、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 等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读书观影活动。与驻地公安、网安、网信等部门建立安全防范协作机制,定期邀请国安、公安等单位专家来队就隐蔽斗争、防间保密等进行授课,完善军警民协作机制,不断拓展团结共建活动内涵,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融则互进、合则共荣,共搭一台“团结戏”
加强军民融合建设,内植“战友情”,“融”出战斗力;外构“一家亲”,“合”出“鱼水情”。
融战友缘,厚植手足情。该大队十分重视内部的“融合”,密切的内部关系不仅是部队长久以来的优秀传统,也是革命部队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部队的“传家宝”。近年来,部队内部大抓密切内部关系整治,大队官兵来自五湖四海,少数民族战士众多,有彝族、回族、壮族、土家族、白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畲族、瑶族、哈尼族……多民族战士扎根元江,积极奉献,虽然各民族风俗习惯不一,但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的“强军报国”梦参军入伍,所以大队也积极通过各种活动举措加深民族融合团结:讲民族故事,学民族语言,跳民族舞蹈,做民族特色菜,一系列官兵平等的暖心举措密切了官兵内部关系,培养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营造了和谐军营氛围。
合军民情,构建一家亲。该大队也十分重视外部的“合”,加强与驻地各族群众进行交往交流交融,协调元江县图书馆在中队建立图书分馆,结合中队“书香军营”建成阅读吧,助推强军文化落地生根;诚邀驻地专业音乐舞蹈老师进军营,教授革命歌曲和民族舞蹈,进一步加深中华文化认同,丰富大队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强军文化服务国防教育的方法路径;注重增强国防教育的普惠性,军地双方利用电子屏幕、军史文化长廊等,集中宣扬部队官兵战斗风采,不断激发驻地群众崇军尚武情怀;此外大队也注重增强国防教育体验性,利用建军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军营开放日活动6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让地方民族群众走进部队感受军营文化;军地双方确定适宜于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社会群体的军事文化“套餐”,让更多群众走进军营、了解武警部队,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积极承担元江县中小学军训、升旗活动,每年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将雷锋精神传递到驻地百姓生活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谊。
共下共绘共搭,团结之力更加凝聚,奋斗之姿更加昂扬。“苦地方,热地方,建功立业好地方”,大队官兵扎根热区,无私奉献的“元江印”,就是对听党指挥、对党忠诚,不断续写新时代铁血军魂新篇章及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体现。
元江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