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平县深入实施“幸福花开”工程,以“褚橙”引领建设“一县一业”水果产业示范县,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新机制,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龙头带动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以万亩“褚橙”基地和“哀牢山—红河谷”多彩风情旅游线为依托,建成集“观光农业、休闲度假、会议接待、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国内知名现代休闲农业庄园,铸就了享誉全国的“褚橙”柑橘品牌。“褚橙”品牌的崛起,带动了新平县高原特色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褚橙”经营管理模式的引领下,新平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实现了以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变革,流转土地近19万亩用于发展水果产业,其中柑橘新型经营主体达258家,面积9.97万亩,占全县柑橘种植面积的64.17%,2023年全县柑桔产量34.66万吨,产值16.64亿元。全县有适度规模种植基地1222个、面积23.77万亩,认定县级示范基地186个,市级示范基地40个。全县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439户,培育各级龙头企业47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8户、市级龙头企业9户、县级龙头企业29户,龙头企业总资产近26亿元,实现年销售产品14.55万吨,销售收入13.89亿元。
培育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活力。“在“褚橙”品牌的引领下,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不断优化柑桔品种,先后共引种新品种柑桔41个,选育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糖橙优良芽变品种重点培育“新平橙”区域公共品牌,得到农业农村部备案登记。先后出台《新平县优质冰糖橙综合标准》《新平橙生产技术规范》等多个规范性文件,统一新平柑橘种植产销标准,依靠科技提升品质,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通过加快水果产业数字化全程推进,确定新平数字化农业通讯标准,实现云南首例5G+农业应用场景“一果一码”溯源应用。推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重点培育“新平橙”区域公共品牌,2018年注册了“新平柑桔”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布了《新平橙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标准》,编制完成《新平果业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新平果业区域公用品牌数字化解决方案》,全县“三品一标”水果认证企业达27家55个产品,认证面积4.5万亩,水果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100%,褚橙和鼎成农业被评为“绿色食品牌”基地,“褚橙”连续5年获云南省“10大名果”称号,并入围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新平橙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逐步成为各族群众心中的“幸福橙”。
融合发展呈现产业新面貌,美丽乡村建设绘就新画卷。构建种植、加工、营销全产业链条,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强化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充分应用“一县一业”项目资金,加大对基地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选果设备完善等资金扶持,2021年以来投入扶持资金达2351万元,实现了新平县柑桔水果规模化加工从无到有,推出了NFC橙汁、果汁饮料等加工产品;建成柑桔选果生产线25条,其中11条生产线具备国内一流的近红外无损内质检测分选能力;建成可满足24万吨果蔬产品预冷周转需求的冷库设施,柑桔全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延长了果品的上市时间,提高了果品的附加产值。完善电商服务及物流体系,打造完整的产业供应体系,加速优化物流体系、完善柑橘产品供应链,逐步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产地直销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尤其是一产和三产的深度融合,逐步成为促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新平县近年来利用红河谷丰富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热果和气候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在集中种植柑橘的区域着力发展一批特色旅游村,促进红河谷流域沿线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褚橙庄园”“花腰田间”2个现代农业庄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新寨村2019年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初见成效,绘就了一幅产业基础日益坚实、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各族群众干劲十足的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崭新画卷。
联农带农连致富,各族群众鼓腰包。在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标杆引领带动下,全县柑桔种植达9000余户,面积17.77万亩,产值16.64亿元。随着柑橘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更加完善,创造就业岗位1.4万个,稳定就业6100余户,带动每年在修剪、采果、分选等环节季节性务工农民超5.8万余人,种植基地稳定农户就业4000余户,户均工资达8万元,最具代表性的“褚橙”产业工人户均收入达13.7万元,最高达16万元。柑桔产业的稳步发展,推动形成联农带农富农新局面,促进各族群众抱团发展,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不断搭建新渠道,带动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增收致富,有效增加各族群众收入,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