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民族宗教
玉溪澄江:增强文化认同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4-03-28 16:25: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民族问题,既要解决好物质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澄江市始终坚持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民族团结之根、和睦之魂,建强思想支撑、文化支撑、精神支撑,形成人心相聚、价值相通、认同相一的共同精神纽带。

丰富形式,让学习教育“多点”生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常态化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等活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0余次,开展“村组干部全员轮训”“双万培训”“干部人才大讲堂”等集中培训11期,线上线下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县千乡万村行”宣讲活动260场次,受众10万余人次。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点工作专题专栏26个,推广运用“道中华”“和美澄江”、100集音频联播等平台载体,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打造精品,让精神文明建设“多面”发芽。坚持文化润城,推进“十大文化工程”,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市,歌曲《家园》纳入云南省精品歌曲创作项目、《寻找粉笔糖》获云南省第九届文学艺术奖、寒武纪小镇“艺术家第二居所”项目获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市、镇、村基层文化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点实现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市、镇、村全覆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30万人次,2个志愿服务项目获省级优秀。用好党史陈列室、烈士陵园、中山大学澄江办学纪念馆等红色阵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创建玉溪市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个、省级基地1个。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春节系列活动”“元宵节系列活动”“立夏节暨傩戏文化节系列动”“??鱼文化美食节”等系列大型文化活动122场次,惠及群众25.33万余人次。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情满中秋 礼赞国庆”红色文艺轻骑兵联谊晚会等活动84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放映公益、广场电影288场次。围绕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组建74支聂耳百姓合唱团,常态化开展巡演、快闪等活动300余场。

深化内涵,让中华文化认同“多维”落地。深挖文化内涵,打造振兴路主宣传街区、凤山公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及景宁“1571”、府学商街主题街区等,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4个,在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景区景点等建设中全方位嵌入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建成马房村、小湾村、寒武纪欢乐大世界、广龙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村,帽天山寒武纪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寒武纪化石地入选全球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获评“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认同度达95%以上。

营造环境,让共同话语体系“多元”开花。全市89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1669名专任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22938名在校(园)学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课堂”、《论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合力所在。在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宣传部门统一规划使用规范公益广告,大力营造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生活环境。

创建引领,让文明时代新风“多层”浸润。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引导各民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23年,举办“文明讲堂”总堂2期,推荐评选十星级文明户2189户,建立善行义举榜462块、上榜5478人,推选澄江好人5名、道德模范5人、新时代好少年10名,玉溪好人2名、道德模范(含提名奖)2名、新时代玉溪好少年3名,第一批“云南好人”1名,海口镇、新村村委会分别获评省级文明镇、文明村。2022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成绩排名全省县级城市组第二名。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暨“3.5”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系列活动,打造在库品牌18个,评选澄江优秀志愿服务项目5个,抚仙湖的“逐浪者”抚仙湖水下地笼虾笼清理打捞项目获省级优秀奖、玉溪市级银奖,“行走的课堂—红色庭院微党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获省级优秀奖、玉溪市级铜奖。

澄江统战部 马菊华

编辑:杨宇峰
关闭
玉溪市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制作单位: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