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易门县公安局绿汁派出所深入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基层治理和民族团结双向融合,积极探索矛盾化解新路径,厚植各民族和谐的基层治理根基,全面促进“枫桥经验”在绿汁落地生根。
完善便民利民举措,打通服务各族群众“最后一公里”
绿汁镇是一个汉、彝、哈尼、回、苗等多个民族交融杂居的小镇,同时,这里也是易门铜矿老矿区,来自全国各地的矿工在这里落地生根,与绿汁各族群众互嵌融居。结合实际情况,绿汁派出所以服务点以解决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及时满足各民族办事群众的“小要求、小需求、小诉求”,切实提升窗口服务的“温度”。通过微信公众号、民警微信等网上服务,“网上办理”“网上缴费”等线上业务办理模式,确保“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服务好各族群众。窗口不分上下班、周末,只要群众到派出所来都能办理户籍业务,用“服务群众零距离、群众只进一扇门、线上线下永不打烊”的便民利民措施实现了群众“最多跑一次、办事零障碍”的目标。
加强矛盾调处能力,维护各族群众团结稳定
绿汁镇是多民族杂居地区,为及时化解矛盾,维护民族团结,绿汁派出所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导向,实行“村(居)民小组长—村(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镇党政班子成员”三级领导负责制和以矛盾纠纷对应的主要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包案负责制,坚持关口前移构建排查化解和联调机制,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三方会商,每周一通报,每月一研判会商调处,常态回访已化解的矛盾,定期回访巩固已化解案件,实现矛盾化解闭环,取得了连续6年命案、重大刑事案件“零发生”、矛盾纠纷“零上交”、重点人员“零失控”、队伍“零违纪”、执法“零投诉”的优异成绩。
实行红色楼栋长制,消除各族群众生活安全隐患
易门铜矿兴盛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近5万人汇聚在绿汁,而现在只留下了1000余人,分散居住在集镇100多栋老楼房中,且多为独居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存在无人照看、就医不便等困难,邻里矛盾纠纷多、老旧房屋火灾隐患大。为实现有效的管理服务,绿汁派出所积极与小绿汁社区研究建立楼(栋)长制,对62栋居民楼设立了32名楼(栋)长,每天对住户开展一次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建立制度以来,派出所及时出警救助孤寡老人100余人次,及时发现处置在家中离世的孤寡老人14人。排查化解相关矛盾纠纷48起,安装配备楼房消防栓38个,处置火情4起。
构建边际联防体系,织密各族群众“安全网”
为切实筑牢各族群众安全防线,绿汁镇派出所同楚雄州双柏县法脿镇、大庄镇、安龙堡乡以及我县铜厂乡建立两县五乡镇联防章程,不定期与周边乡镇及派出所开展矛盾纠纷、发案情况、重点人群管控、护林防火等工作的沟通、协调,积极推进边际联防机制落到实处。5个派出所实行“就近第一时间处警”原则,防止警情扩大、事态升级,协同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案件侦破、交通事故处理等公安工作,由警情发生地距离近的派出所优先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警力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三年来,在相互协作下处理道路交通事故25起、矛盾纠纷稳控化解18起、稳控化解18起、山林火灾扑救10余起、人员核查50余人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翻越了狮凤山、跨过绿汁江,突破了行政区划的藩篱。
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各族群众法治意识
绿汁派出所利用“法治宣传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深入集镇住宅小区、少数民族聚居村、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同时,深入开展防盗抢、防诈骗、防安全事故等方面宣传教育,有效提升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守护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