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塔甸镇塔甸村甸尾组坚持党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党建工作,通过“三个引领”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合绘民族团结画卷,铺绘新时代美丽山边“乡村图”。
推动组织建设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塔甸村甸尾组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推深做实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奋力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以“党建+民族团结”为抓手,教育引导全村党员群众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推动各民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村民小组党支部坚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召开群众会、党员会等,确定以人居环境为基本点,村貌改造为着力点,产业发展为提升点的示范目标,不断汇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绘就人居环境好,共筑共享民族团结“幸福家园”。党员带头在前,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作用,利用党员活动日、通过党员联系农户制度,广泛开展村里人居环境整治、安心拆除及花园村庄建设等活动。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加入其中,形成了全民参与美丽村庄建设的良好局面。拆除村内危房闲房15宗3500平方米,并将其规划为果园及菜园,保护和拓展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农民利用秸秆饲养食草畜禽;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根除秸秆焚烧;结合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和倡导六条健康文明生活新风尚为切入点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每月月底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 开展“添绿行动”,镇村组干部在甸尾组主干道及甸尾组旁小草海种植树木60余棵,以实际行动为甸尾组添新绿,向上争取资金开展小草海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把甸尾组及其周边环境建设更加美好,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绿色乡村,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更加优质,如今的甸尾组形成富有乡村特色的新农村面貌,甸尾组村道路干净整洁,交通便利,农作物欣欣向荣,周边环境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甸尾组村民共筑共享民族团结“幸福家园”。
提升自治管理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村民委员会领导下的村民组理事会,形成村委会+村民组理事会+村民的自治体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制定公益参与、敬老扶幼、诚实守信、村容村貌等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并由乡贤、村干部、村民代表等为主体的老年协会公平公正公开执行,真正解决村民自治“最后一公里”到组到户的问题,实现乡村管理幅度由大到小,由粗放到精准的实质性转变。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到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通过文明乡风引领群众新生活。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培育文明和谐乡风,转变社会风气、建设文明生活的有效途径,通过十星级文明户对小组农户进行星级互评分,让每个家庭户年底知道一年中那些方面做的不足。树立良好家教和家风,广泛宣传孝廉文化、激励邻里互助,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争当先进、力争十星级文明户的和谐氛围,引导各民族群众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使各族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凝聚发展共识,树立文明新风尚,有力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长效稳定开展。2021年甸尾组获评省级“文明村镇”。
推进服务群众好,助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转变发展思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依托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规划,结合村情,在传统烤烟种植的基础上进行菜豌豆、四季豆、贡菜等产业推进工作。挖掘发展资源。大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吸引乡贤能人回乡创业,建立规划产业项目信息清单。拓宽增收渠道。发展彝族文化传承花鼓舞、民间民族娱乐舞蹈、农家乐、民宿、小草海娱乐观光、垂钓等文旅产业,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2024年塔甸镇开新街文化旅游节在甸尾组旁小草海广场举办,吸引1万余名游客前来旅游,充分展示当地独特民族文化和风景旅游特色,传播民俗文化精华和地方风土人情,推动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2023年甸尾组人均纯收入达18000余元,甸尾组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合绘民族团结画卷,铺绘新时代美丽甸尾“乡村图”。
(峨山县塔甸镇人民政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