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民族宗教
玉溪澄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五着力”打造民族团结“和美燕窝村”
2024-05-30 11:30:58

澄江市龙街街道左所社区燕窝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塑造乡村风貌新气质、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生活品质,“五着力”让乡村有“里”有“面”更宜居,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样板村”。

着力党建引领,建强“组织链”。一是抓实思想政治建设。今年以来,认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纪学习教育等专题学习8次,开展党课教育2场次。二是着力增强“两个功能”。深入推进党支部达标示范创建,燕窝三支部获评2022年度“玉溪先锋红旗党支部”。注重培养后备力量,储备入党积极分子6名,整合驻村工作队员、社区及组干部、乡贤等力量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建言献策并提供全方位支持。三是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在“三房”拆除工作中,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设岗定责制度作用,现场办公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党员、村组干部、离任村干部带头表态、带头拆除“三房”,形成党工委领着干、支部主动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互促共抓生动局面。

着力建设美丽家园,激活“发展链”。一是规划腾退空间。以“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为引领,坚守法规政策不逾越、群众权益不受损“两条底线”,干部群众携手规划家乡,历经两年,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入选云南省20个优秀村庄规划典型案例。干群齐动手,为乡村振兴腾出空间,拆除“三房”72宗、4194.61平方米。二是整合利用资源。坚持因地制宜、拆治结合,对拆除地块在符合规划、土地、环保等规定的前提下,通过“五小工程、基础设施、群众建房、产业发展、空间留白”等方式进行开发利用。目前,建成停车位149个、活动广场1个、硬化村内道路2.98万平方米、种植乡土树种821株、绿化214平方米,逐步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着力改善宜居环境,优化“生态链”。一是实施截污治污工程。按照“精准排查、精准施策、精准截污、精细管理”的思路,新建主管网1.15公里、支管网2.09公里、检查井62座、化粪池49座、新改建户厕公厕54座。加强对已建管网的疏通管护,健全化粪池、检查井清掏机制,实现生活污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二是争当“高原湖泊卫士”。将党员岗位职责与抚仙湖保护有机结合,组建爱湖护湖党员先锋队,充分调动保洁员、党员群众、青年志愿者等人员力量开展村庄大扫除、大清理整治行动,社区干部每日到村开展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河道保洁问题排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整改落实。三是凝聚党群工作合力。落实生态主题党日制度,坚持每月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群众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将“门前三包”等纳入村规民约,深入开展“星级清洁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着力打造优势产业,打通“经济链”。一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巩固蓝莓“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成果,实施澄江产投蓝莓绿色转型发展项目675亩,建设智能温室群19个,通过探索多方合作新型运营模式以及实施水肥一体化、全基质、尾水收集循环利用等技术,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二是探索拓宽产业渠道。整合民族团结资金30万元,对20座烤房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利用烤房闲置期进行食用菌工厂化种植,每年种植红托竹荪3茬,预计增收16万元。探索大春栽种工业辣椒800亩,引进厦门大学教授团队,提供培育技术指导,产值可达1吨/亩,预计增收200万元。

着力抓实民生治理,串起“幸福链”。一是深化“多网合一”。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组建“和事老”调解室,开展小组协商议事10次,化解群众纠纷6起,承诺践诺15条。二是为民办事落到实处。实行“1+N党员中心户长制”,29名党员联系677户群众,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立足岗位作贡献”“当先锋作表率”等活动60余次。三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组建村级文化队伍“燕子队”,每年开展演出活动7场次,辐射带动社区居民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美丽家园更有“内涵”。

(澄江统战部 赵丽萍)

编辑:杨宇峰
关闭
玉溪市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制作单位: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