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溪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开展“国歌唱响国境线”活动,构建平台保障、课堂教学、教育实践、文化活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有机融合,形成“一研四传”多维一体的铸牢共同体意识实践育人体系。
建优实践育人教研力量,搭建聂耳和国歌全国研究平台。依托玉溪市聂耳和国歌研究会、玉溪师范学院聂耳和国歌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玉溪师范学院聂耳艺术研究中心,联合全国现有社会性研究人员和科研团队,筹建中国聂耳和国歌研究会,建立统一协调的聂耳和国歌研究平台,建设全国聂耳和国歌故事理论研究高地。聘任学校党政干部、思政工作骨干、相关学科专业教师等80人担任实践育人导师,从专业结构、师资数量上实现实践育人队伍规范化。
拓展校内外实践育人资源,搭建“四传”实践育人平台。依托玉溪师范学院实践育人搭建平台,通过融合本土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非遗传承文化,建立了一批主题思政教育场馆,传承聂耳和国歌红色基因,传习聂耳和国歌动人故事,传播聂耳和国歌深远影响,传唱聂耳和国歌中国声音。建立聂耳和国歌研究院、聂耳和国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网络正能量传播教育基地、聂耳和国歌课程资源中心等。积极鼓励、支持、帮助地方高校以聂耳文化、国歌文化申请学术项目立项,2020年,玉溪师范学院获得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地方高校项目《聂耳文化传承与实践平台建设》立项。与玉溪师范学院合作共建,在玉溪市聂耳纪念馆、聂耳故居设立社会实践基地,跨区域与临沧、西双版纳、德宏等边境州市合作,建立实习见习基地9个;共建校内主题教育场馆,累计26万人次参观,中宣部、教育部、文旅部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19次。
建设传承聂耳文化的数字化平台,丰富网络思政载体。帮助地方高校拓宽传承思路,积极引导高校在做好现有的文字资源、视听资源、课程资源等的数字化转化的基础上,以更开阔的视角,把握“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与中国精神中国发展之间的联系,增强社会影响力。通过微博超话讨论、哔哩哔哩开设专栏等更多元的方式,深入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提升互联网“创作+传播”能力,建设互联网育人阵地。